寒冬腊月,长春市“母亲河”——伊通河畔仍然有车辆在施工。当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施工车辆正在清理伊通河北北段的淤泥,淤泥在冰冻的时候清理更高效、更经济,这也是为了保证春天能够加快治理伊通河。”
助力长春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长春新区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东北振兴、长吉图战略的重大使命。
但是长春新区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态环境规划欠缺等问题严重影响长春新区战略目标的实现。
城市要发展,基础设施先行。2016年10月,长春市政府发布了《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该规划明确提出,长春新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景观提升等方面,全面加快新区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在此背景下,长春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应运而生。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已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项目总投资为349.63亿元,资本金79.63亿元。项目合作期22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19年。
在本项目推进过程中,中国PPP基金积极发挥引导、规范和增信的作用,为本项目提供资本金17.78亿元,增加其他金融机构投资本项目的信心,解决了项目资本金需求,促进了项目的加快落地,确保长春新区建设规划得以加速实施。
以人为本 长春新区“产城融合”
长春新区在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更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长春新区财政局局长解兵介绍到,“长春新区将逐步完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生活和消费的需求,未来伊通河北北段完工后,人居环境也将有所提升。”
“下一步,图书馆、体育馆将陆续开放,整体配套设施达到完善水平。”解兵说。
龙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伟表示:“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当地百姓会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在变化,幸福指数也会有所提升。”
中国PPP基金投资业务部区域总监王珍说,“中国PPP基金希望通过投资长春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一期),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到长春新区的建设中,帮助当地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因地制宜 子基金投资模式创新合作思路
记者了解到,中国PPP基金投资长春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采用子基金投资模式,是吉林子基金成立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中国PPP基金吉林子基金,即吉林省中政企合伙基金总规模45.02亿元,其中,中国PPP基金出资40亿元,吉林省PPP母基金出资5亿元,吉林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政基金”)出资200万元,基金存续期30年,专项投资于吉林省内的PPP项目。
本项目的合作实践了中国PPP基金对地方PPP项目推进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中国PPP基金根据新出台政策和规章制度,总结全国各区域PPP项目合作经验,并结合吉林省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特点,制定适合吉林省PPP项目合作的模式。
作为吉林省财政厅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吉林子基金管理人吉政基金了解全省经济情况,熟悉地方政策,掌握区域发展特点和需求,在项目甄选、对接地方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提高项目推进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吉政基金董事长董凤双说:“吉政基金前期对各地的项目需求掌握的比较全面,把重点项目进行归集、整理,然后重点推荐,让中国PPP基金在吉林省的投资更加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更能够发挥引导的作用,也具有示范意义。”
中国PPP基金与吉政基金的合作模式发挥了中国PPP基金引导、规范、增信作用,结合吉政基金地方资源优势,实现了“1+1>2”的效果。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
(原标题:PPP模式助力长春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