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的首位,并且在其中具体强调,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以及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上述案例就是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除氢能外,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材料、无人驾驶汽车、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在广东的“内培外引”策略推动下加速汇集,并发展壮大。
各个城市的高新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出台产业和人才扶持鼓励政策,提供清晰准确的产业指引,开始成为诸多前沿科技产业的“吸附器”,进而成为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密集迎来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东莞在松山湖高新区带动下走出经济颓势。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新区的内涵、功能和模式需进行适应性切换,率先构筑完善的创新体系。
承载经济新动能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近年来开始以广州经济新动能主要承载地的身份示人。按计划,今年底前述项目的氢能源燃料电池核心组件“膜电极”将试生产,同时将加快完善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力争2019年下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该区所瞄准的远不止氢能这一产业,近年还在新型显示、无人驾驶汽车、生物医药等诸多前沿科技产业上展开布局,成功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国际龙头企业投资项目落地。
通用电气在此投资建设其在亚洲的首个生物科技园,希望打造世界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创新特色园区,预计未来年产值将达40亿-80亿美元。
LG集团近期更相继斥重金在此布局大型偏光片制造项目、韩国之外首条8.5代OLED产业线,逐步构筑出一个近千亿级别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基地。
同时,阿里云工业互联网项目、创维智能产业创新基地项目,以及赛默飞全球精准医疗体验中心、百济神州生物制药项目等均先后“抢滩登陆”。
这些支撑起广州当前正在重点布局的IAB产业和NEM产业计划,前者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后者则瞄准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二者共同寄托着广州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中脱颖而出的厚望。
“我们是广州IAB和NEM产业计划的主战场。”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李耀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近年随着不断壮大,该区已占广州IAB产业规模五成以上。
类似的还有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和佛山高新区。对于这两个珠三角工业城市而言,高新区不仅扮演着经济新动能的承载地,更是各自创新资源集聚和辐射全市的高地。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为例,一方面通过华为带动整条智能手机相关产业链形成;另一方面则通过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并不断孵化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
“高新区一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这点本质上没改变。”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万陆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但如今高新区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不仅表现在快慢上,更表现为质量的高低、效益的好坏。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当前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新区的引领作用得到突出,背后是其多重优势的叠加。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德友认为,高新区在市场要素集聚基础和产业布局的角度上均相对成熟,有利于新动能的“内培外引”。比如,能较好满足高技术企业入驻后所需的相关人才、资本和技术配套,迅速承接、转化和提升创新能力,进而支撑地方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构筑完善创新体系
近年来,在广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探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高新区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初见成效。
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的《2017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年广东省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标加权增长率为19.0%,为东部提升速度最快的省份。另据该机构发布的《2017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佛山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分别提至23位和29位,较过去均有较大提升。
2017年出台的《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按照上述方案,广东的目标是要将高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源地、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量化目标上,广东提出2020年全省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超4.5万亿。
万陆认为,高新区的内涵、功能和模式需要作出适应性的切换,而创新显然是核心。过去高新区更多依靠吸引投资拉动经济,现在应着眼于提供与创新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环境,如孵化器、研发平台和金融支持等。
这在前述高新区的实践中已有探索。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这一波创新动能的承载和聚集的过程中,率先在营商环境、产业政策上突破创新。
营商环境上,该区在广东设立首个行政审批局,将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动工的审批时间从原来11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并首次政策兑现一门式服务。项目筹建方面,推行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全流程帮办制度,实现项目平均投产时间提前3个月以上,使得许多项目实现年内签约、年内动工甚至年内投产。
同时,广东的高新区并未单纯盯着企业,也将研发机构、实验室乃至大科学装置视为重要创新资源,谋求支撑长远发展。广州开发区引入了著名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斯坦福国际研究院,东莞正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展开创新布局。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
(原标题:广东以高新区引领动能切换: 完善创新体系,推动新兴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