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环信创始人孟斌谈人对环境的信用:
重建人与自然间的信用道德体系
环境信用的概念其实历史悠久,人类对环境的守信失信行为值得探索和研究,作为率先开展环境信用研究与评价,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撑的建安环信机构,其创始人孟斌先生是信用与环保领域专家,他对人与环境的信用辩证关系颇有研究,在孟斌看来,对大自然,对环境中索取的一切资源都是借来的,总有一天将会归还,要有借有还,恪守信用。
进一步谈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人与自然又是一个不对等的关系,虽然人类和自然双方都有对对方生杀予夺的力量。但人类的存在必须依托于自然,而自然却不必完全依托人类。而人类又往往具有对现实环境进行否定的强大力量,区别于动物的受制于它周围环境结构,正是人类认为的巨大的优越性,具备了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孟斌谈到对于这种状况人类的先 知们早看出了这点,马克思就曾指出:向未来与生态辩证相连的社会主义的转变,核心问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也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着报复。然而人类在面对社会发展,经济飞速的时代下的产生了很多道德困惑,其中信用缺失成为最突出的表现。而人类社会最严重的信用道德缺失在于人类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遗失了人类与自然关系中的信用道德,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这就是对人类在同自然关系中严重失信的惩罚,这种对自然的失信,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失信。美国生态学者福斯特就认为,只有通过开展生态革命,以重建人与自然间的信用道德体系,超越人与自然间的异化,实现生态和谐,开启人与自然间的协同进化。这就是环境保护,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信用和守信。在中国“信”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细究起来,古人之所以重视信却是源于自然之道,《吕氏春秋》上说:“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中国也鲜明的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环保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作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和道德准则,在全社会建立激励环保诚信、惩戒环保失信的环保诚信氛围和制度体系。
所以在人与自然关系当中,人类必须重拾遗失的环境信用道德,否则,人类将要面临的不只是自然的惩罚,生态的危机,更是自我的毁灭,生存的危机。
(原标题:建安环信创始人孟斌先生谈人对环境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