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十五首
俞强
《山里》
有人要摘花,有人说
寺里摘花要经得师傅的同意
师傅说去问花吧:
花同意,我也同意
2016.8.20
《对比》
氢气球
被充得越巨大,饱满
越害怕针的
小与尖。
2005.12.2
《角度》
我用一道道铁栅
把窗外的尘埃,雨雪和喧嚣
关在
一个单元的房子之外
另一间无形却更巨大的房子
却把我
关在
白云的檐
和一只鸟起飞的姿势之外
1996.9.10
《坠 落》
像两个
同病相怜的孩子
一滴水
与另一滴水
在空中
相遇
像两句在心头憋了好久
却简单得
令人落泪的话
我还来不及伸出双手
漫漫的尘埃
转眼淹没了 它们相互的
叫喊
1994.3
《窗景》
傍晚的光在窗外
渐渐黯淡下去
一树花却在我的眼睛里
明亮起来
微微摇动
相互的倒影
无垠的虚空,是宇宙的镜子
映照任何事物
却无法被触及
更不会受伤或击碎:
时间让阴影过去,
却没有任何痕迹
2017.6.10
《日晷与闹钟》
整个夏季
影子在脚下移动
滴嗒,嘀嗒
汗水在
背脊上
流淌
这时候就会遭遇
一阵风
唤醒瞬间
看到天空的云
在广袤的遗忘中
凝滞
2017.8.14
《酷暑》
蝉的嗓门里万物喑哑
正午的热,在群山蛰伏的轮廓里
膨胀,树影在等待一阵风
绿之凉意,水汽
在根或泥土之下收敛与下沉
浮躁时刻,焦黄的茅草熊熊欲燃
天空和岩石一动不动
飞得最高的
往往是尘埃
2017.8.6
《熔洞》
在静止中流动,
在流动中静止:
当虚无穿过时间,亿万年的浪花
瞬间凝固
石头赋时间以形状
岛给波浪留出洞穴与大片空白
太阳俯视之下
存在与此刻对等
2017.1.30
《清晨的声音》
雨沙沙地从窗外的树叶上传来
没有修辞与夸饰
成簇的竹叶,银杏,枸骨……
檐前的,棚上的,玻璃上的滴水,
细碎的啼啭,清晰的声音
没有一只鸟飞过屋顶
只有声音,来自泥土与五月
来自久远与耳边的声音
激起内心的另一些声音
落在词的寂廖中,
落在时光的虚无里
一个对应的词
有一点像永久的怀念或祝福:
不要轻易吐出那个词的声音
2016.5.8
《梦见老宅》
许多来历不明的人,面目模糊
在一幢砖木结构的宅基下面
挖掘出许多方形冰块
说要搬去加工成金币或者商品
老宅的地基是古遗址的最高一层
好像在吃晚餐
空中突然飞碟的强光一闪
原来的场景已经不在
一截巨形的罗马式的浮雕石柱
你紧紧抱住柱子
发现父亲站在十步之外,表情冷漠,古怪
石柱不住地摇晃起来
你说:父亲,救救我吧
声带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1988
《夏天的午后》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之后
空气中糅杂着泥土和太阳的味道
离开沉闷的房间
我想出去走走
一二滴被偷藏的雨
从树叶上打在我的脸上
我正走到单位的门口
还没有想好究竟去什么地方
我突然意识到
我要去的地方没有具体方位
甚至不是现实中的
一个地址
2014.7.16
《寻找一双眼睛》
在茫茫人海的更迭
和无数星星的变奏与混淆里
我在寻找一双眼睛
当我的眼睛找不到你的眼睛
天空和大地
陷入一片苍茫与孤寂
我想找到你眼睛里的我
和我眼睛里的你
通过遥远与无垠 你和我各自的眼睛
交换寻找时的心情
我感到山河破碎,时间停滞
古往今来的一切荣耀变得虚幻
因为我再也找不到你的眼睛
2011.5.7
《途中的梦》
在汽车的摇晃中
孩子月牙般的脸
渐渐升起甜甜的恬静
他还不会说话
但已能辨别哪里最值得依赖?
他把小小的透明的心
毫无保留地交给这个甜甜的细节里——
年轻父亲的肩膀
是童年的梦最温馨的港湾
2017.8.14夜
《蜻蜓》
谁也没有见过这枚蜻蜓
树枝很纤细
这枚蜻蜓真的停过
当你的目光靠近时
蜻蜓确实不在那儿
它早已飞走了
留下的不是树枝
而是一张照片
可以撕掉这张照片
无法消除那段时间
可以折去这根树枝
难以击碎那个充满阳光和宁静的
天空:
那个早晨,一枚蜻蜓
刚刚飞来,
带着植物和自由的气息
像一种不容亵渎的尊严
飞得很高,很陡
振翅的颤音
一直停在哪儿
2015.2.5
《倒影》
水不说话,让云自己
来说它的白 它的黑
云也不说话,让风自己
来说它的褶,它的皱
草不说话,让阳光自己
来说它的短,它的长
阳光也不说话,让影儿自己
来说它的真,它的幻
当一切不说话的时候,
让时间自己来说
时间也不说话
其实它什么都已说了
2015.2.5
作者简介:
俞强,浙江慈溪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第八届全委委员,诗创委成员。诗歌“一个人的南方”,曾获首届“十月诗歌奖”。诗集《旧痕集》获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诗作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刊物,已出版诗集《大地之舷》《旧痕集》等十余部诗文集。主编《上林秘色:中国作家眼里的上林湖》(宁波出版社 2011年)、《天堑长虹:环杭州湾百年诗选》(文汇出版社 2016年)等作品集。
(原标题:短诗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