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本报主办,以“新金融 新需求 新定位 新管控”为主题的2017中国新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沈建国、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科技部主任许其捷、新华社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肖伟俐等相关行业及本次论坛主办方领导出席了论坛并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中国社科院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董裕平、中国政法大学金融不良资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沙涛等金融机构领导及专家出席并就相关议题做主题演讲。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对于正处于深刻变革中的金融行业来说,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方式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本次论坛就“新金融如何更好助力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如何与传统金融融合发展”、“新金融背景下的监管创新”等金融创新最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金融科技必将改变金融业态
“不能简单地把金融科技与新金融划等号。”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指出,“从金融科技到新金融,需要一个嬗变的过程。未来,懂金融科技的技术人员要尊重金融规律,而传统金融也不能拒绝现在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因为这些科技必将改变金融业态。”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表示,科技创新即将改变金融保险业的面貌。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正在金融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保险业。“保险产品现在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种场景密切相关,新技术的创新、科技创新马上就可以在保险场景中应用,所以这一轮金融科技、保险科技的创新,将变革金融保险业的服务方式、经营模式、产品的创新模式。”姚庆海说。
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补充,新金融同样不能脱离传统金融行业的基本规律,创新要注意适度原则,“金融是服务性行业,帮别人加杠杆,帮经济加杠杆,帮自己加杠杆。但如果杠杆加多了,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很重要的一点是资产价格不能急剧上升,也不能急剧下降,因为一旦出现急剧的下降,有很多借杠杆、加杠杆的机构会承受不了,将会引起系统性风险,那就是危机了。”赵锡军说。
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产品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余额29万亿元,信托产品22万亿元。中国社科院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董裕平称,上述资产管理业务产品较好地契合了居民理财需求,但存在产品相互嵌套的问题,杠杆叠加会增加金融风险传染性。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表示,国务院制定实施的相关政策中,已经对互联网领域涉及的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市场准入事项进行了初步说明。未来,主管部门将进一步统筹监管,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用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新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等话题也是本次论坛上嘉宾关注热点。
冠群驰骋总经理王平表示,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通过对金融风控技术的提升,他看好通过债股结合创新金融产品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贵的问题。“有成长性的企业通过我们平台获得低价格融资,并得到发展后,这个价值将转化为股权回馈到我们企业。”
征信是金融的基础设施。国商商誉北京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崔宏亮表示,在市场环境中,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是没有积累的,这是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原因之一,“今天C端个人可以通过信用卡、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等一系列的信用数据手段建立个人的信用模型,但是企业还没有,因为企业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所以现在商誉所作的事情,要把这些整合起来,可以让同业金融机构看得到的看得懂的一份商业金融资产。”崔宏亮说。
上海诚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总监梅品则分享了一个在风控领域的创新。目前在各金融机构眼中,如何对新申请贷款人进行信用判断是个难题。对此,诚数推出主打产品聚信立,作为服务金融机构的平台,聚信立可以基于社交网络,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于信托具备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市场领域的制度优势,拥有股权、债权以及多种形式灵活的运用方式,使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更多体现整合优势,能为实体经济的提升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中粮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伟表示:“信托公司收取‘手续费’或‘利率差价’的商业逻辑将面临奔溃或清算,而在商业模式中融入更多实质内容将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基于产业链建立的客户具有聚合效应,能降低信托公司的投融资风险,提升收益;基于产业协调的投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信托公司短期功利的业务拓展方式,更利于形成具备梯次和相互补益的产业线。”(北京参考记者 杨昭 陈辰)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对新金融管控是必须的
从新需求来说,经济新常态是对金融服务业提出的新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一个根本性的要求。所以,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来配置金融资源,尤其要善于发展和及时支持新的经济的增长点,支持创新,支持广大的小微企业。
所谓新管控,是针对新形势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推出的一系列管控措施。这也告诉我们,市场不是万能的,人也不是自觉的,所以管控是必须的。管控针对的是市场的乱象,针对的是资本大鳄的一些作为。管控风险,首先应做到的是业界自身的清醒:违反市场规则是玩火自焚,监管是常态化的。金融不是目的,金融这个行业的名称是“金融服务业”,金融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从Fintech到新金融的嬗变
前者为技术,后者为行业。二者为“用什么”与“做什么”的关系。“用什么”不断变化,亦即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用什么”技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都必须围绕“做金融”,都不能脱离金融之宗。否则,就不能叫金融,遑论新金融?
以为随便设计注册个什么网站,搭建个什么线上平台,就可做金融,那是金融乌托邦。以为互联网金融就可不讲金融规矩,裸奔,野蛮生长,那未必是金融。至于以互联网搞非法集资,搞诈骗,那更是伪互联网金融,非法金融,属于被打击、被取缔对象。
最近颇为吸引眼球的工行牵手京东、农行联手百度、中行携手腾讯、建行握手蚂蚁金服等新闻,或代表了Fintech与传统金融联姻的潮流。上述相向而行及其合作广泛而深入发展,产生“核反应”,从而嬗变出更接近最佳金融的新金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科技创新驱动金融保险变革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正在金融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保险业。保险产品现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场景密切相关,新技术的创新马上就可以在保险场景中应用。所以这一轮金融科技、保险科技的创新,将变革金融保险业的服务方式、经营模式、产品的创新模式,从原来的以金融机构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和客户为中心。
中国保险学会近年来建立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实验室,使各类风险场景为保险业制定风险标准,建立风险模型,建立风险数据库,进行风险定价,为保险产品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险业要敞开怀抱,拥抱新科技,并通过新科技注入金融保险业,使自身的创新发展充满活力,同时金融业一定要回归本源,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服务。(整理/杨昭)
(原标题:2017中国新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