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复杂”“神秘”来形容传送科技这家公司,似乎较为合适。
一方面,这家公司在去年的天猫“双十一”上,高调发布了用于HTC Vive VR头盔的TPCAST无线套件。即使到今天,这都可谓是全世界唯一一款产品化的PC VR无线方案。流畅的体验,也得到多家用户、海内外媒体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外媒UploadVR甚至还找来了一位体操运动员,戴着无线版头盔好一通胡闹,也没出什么问题 ;
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又极其低调,说有点儿神秘色彩也不为过——虽然公司人数已经近百人,且技术占了其中的70-80%,但创始人绝少在媒体上露面,团队也极少曝光——在“双十一”后长达七个月的时间内,只开过一场较小型的发布会;
然而,在这看似安静的七个月中,暗流涌动:
传送科技本身,经历了TPCAST产品推迟发货的尴尬,也收获了正式在国内发货的欣喜,还在今年4月,公布了用于多人定位的BE(商用)版本,最大支持六名用户同时使用无线VR头盔;
但竞争对手一直如影随形:
如雨后春笋一般,无数公司——从MIT的实验室到以色列的创业公司,在TPCAST之后纷纷推出自己的无线方案原型。芯片巨头英特尔也不甘寂寞入局,宣布和HTC Vive共同开发VR无线方案。这对TPCAST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威胁。
前不久,英特尔DisplayLink无线方案在E3展出,著名美国科技媒体Engaget在试用后,甚至给出了体验超过TPCAST的评价,这再次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家一贯低调的公司上:在相当长时间几乎成为“无线VR”代名词的传送科技,是否面临着“前浪死在沙滩上”的窘境?面对巨头的挑战,他们会如何应对?除了HTC Vive外是否适配别的头盔?无线VR的未来又在哪里?
技术、低调、神秘、挑战、质疑……围绕着这家公司,有太多关键词和标签可以选用,也有无数的传闻逸事。这些,让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似乎变得复杂了:传送科技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
青亭网独家专访了公司创始人兼CEO刘述尧,这也是后者首次接受国内媒体专访,希望能还原传送科技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
一夜“爆红”的背后
2016年的天猫“双11”,当国际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从HTC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的手中,接过那台带着TPCAST模块的无线Vive VR头盔的时候,他可能想象不到,无数VR领域的从业者,是张大嘴巴见证这一幕的。
“想过HTC Vive会出无线版,但没想到这么快,”一位业内人士回忆时,仍难掩激动之情。其实,这种激动的心情,在传送科技自己人身上也能体现,联合创始人 姜英才连发十几条朋友圈,转载海内外媒体的报道。当日预售开启后18分钟内,TPCAST套件宣告售罄,不少老外纷纷在论坛上抱怨“手慢无”“送不到国外”。
天猫双11、科比、Vive无线版本全球首秀,这三个词凑到一起,让这家此前默默无闻的公司一夜爆红 ,投资人、媒体纷至沓来。公司的人也纷纷解禁了自己的朋友圈,以前只能发些生活琐事,现在终于能对外讲,自己是干嘛的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成功亮相背后,是接近一年多的反复打磨。
要搞定无线VR,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让无线方案增加VR头盔的延时,众所周知的是,VR头盔本身需要传输很多信号,包括视频、音频、陀螺仪和位移等数据。在从PC端传输到头显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延时。一旦无线化,这种延时很可能会加剧。“延时低于15毫秒,才不会造成用户头晕”。
刘述尧他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难题——自己的技术是基于WiFi 5G技术的,单向传输1080p分辨率的高清视频没有问题,但遇上动辄2K、3K甚至4K的VR视频信号传输需求,该怎么办呢?
刘述尧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要在高速路上同时通过大量的车辆,如果不够宽,就会造成拥堵、缓慢,乃至增加延时。如采用5GHz无线方案的Kwik、RivVR等,由于要压缩视频信号,延时都比较严重。
TPCAST想到了60GHz技术。这种技术“带宽是5G的至少十倍以上”,有两大主流规范:以英特尔、高通等为代表的WiGig规范,以及以三星、Lattice等为代表的WirelessHD规范。
那么问题来了,60GHz哪家强?在看过英特尔、高通等公司的方案后,他们最终选择了Lattice公司的WirelessHD硬件技术。那么,为什么不选WiGig呢?
“两个技术其实各有优劣势,WirelessHD优点是针对视频传输做了很多优化,因为我们是创业公司,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选相对成熟,改动幅度比较小的基础协议。在这个之上,再把优化加上去,出产品的速度是最快的。 ”刘述尧对青亭网解释。
很快,2016年3月,刘述尧在一个活动遇到了汪丛青,后者听了前者描述的产品后,非常感兴趣,看了产品原型后,也很认可。
顺理成章地,2016年7月,传送科技从全球1200家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HTC官方ViveX加速器中的33家公司之一,但与其他家不同的是, TPCAST是10家“秘密开发模式”公司之一 。
事后回想,这些“秘密”有一定蛛丝马迹可寻:比如在8月份的央视《对话》栏目上,一贯很少直接夸奖国内创业公司的汪丛青,称赞了传送科技联合姜英才在做的事情。
其实,那个节目刘述尧也有现身,不过他当时的头衔是“创业森林联合创始人刘述尧”,似乎有意避开了传送科技CEO的身份。
“剪刀计划”的起源
手起刀落,剪掉VR头盔“辫子”的这把剪刀,起源于刘述尧2014年一次硅谷之行的大巴车里。
一个长得像iPad的东西,里面其实既没有处理器也没有操作系统,只有一块电路板,全靠无线网把手机的画面投到“Pad”上……刘述尧在车上结识了一位名叫周朝晖的新朋友,后者给他演示了这款投屏产品的雏形,这让他眼前一亮。
作为移动领域的老司机,嗅觉灵敏的刘述尧,马上闻到了这里面似乎蕴藏着创业的机会——2003年,刘述尧曾创办风网信息,做的就是手机移动增值业务和手机电视, 并在2014年把这家公司卖给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 。
长年在移动领域摸爬滚打的他发现,手机有着天生的缺点:屏太小,玩游戏不过瘾、看视频也不过瘾 ,如果能够用这款产品,以手机为核心,在家里能投放到电视、在公司能够投放到显示器,甚至在车上也能投放到车载屏,这不就能实现一个很方便的需求了吗?
说干就干,很快,刘述尧和周朝晖熟络了起来——后者曾任职爱国者CTO,创办过朗科科技,在科技圈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标签:U盘之父 。而2015年,刘述尧给了对方一个新头衔,新公司——传送科技的CTO。
传送科技的第一款产品“传送小宝”不久就做了出来,通过2.4G、5G的协议,能够接收手机的信号,投屏到电视上,并且兼容大部分主流系统,价格也比较便宜,不到200元。
产品是出来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市面上已经有了电视棒、电视盒子,美国也有谷歌的Chromecast,如何和这些产品区分开来,似乎没有明显的答案。 “传送小宝”很快淹没在了这些同类产品中。
一招不行,TPCAST又把芯片和模块预装到显示器里,让显示器接收手机的投屏信号,甚至可以在显示器上通过USB接口,插入鼠标键盘,进行控制。但这样一来,需要增加至少成本两到三百元,对竞争态势激烈的显示器业界来说,是不太能接受的。于是,这块也搁置了。
那么,预装到车里去,行不行呢?用户进入车之后,可以通过车载的触控屏来操作高德地图、大众点评这些应用。但是,公司缺乏和汽车行业打交道的经验,而且做到最后, “感觉这个也不算什么爆发点” 。
连续三个点,都踩得不太好。公司的技术,到底在哪里才是最佳的应用?这个问题刘述尧一时有点儿回答不了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名叫“VR(虚拟现实)”的机会找上了他们——2015年下半年,刘述尧感觉到VR浪潮起来了,他观察到,当时市面上公布或要推出的VR头显,大多后面都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 如果能把它“剪掉”,不是一个迫切的刚需吗?“我们是无线、双向传输,延时有优势,自己的协议效率很高。”
“不过说实话,当时一开始真没想到干VR这事儿,”刘述尧对青亭网笑称。TPCAST的“剪刀计划”就此启动。
英特尔会是TPCAST最大的威胁吗?
2017年上半年,传送科技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了TPCAST Vive无线套件的商用化,然后在五月份实现了量产,并且还在做适配3K、4K分辨率头盔的无线方案,预计今年实现适配。
不过,在传送科技埋头于研发时,世界上的其他人也并未闲着:KwikVR、RivVR、IMR、Sixa……挑战者的名字层出不穷,但 大多数只停留在demo阶段。并且由于多采用5GHz技术,往往在延时数据、实际体验上无法与TPCAST相比。
终于,英特尔出手了。
英特尔是另一大60GHz协议组织WiGig的代表,这一组织还包括微软、戴尔等公司。英特尔在2017年1月的CES上,就宣布了要和HTC Vive合力打造60GHz无线VR方案的计划。而在本次的E3上,英特尔采用WiGig标准的DisplayLink无线VR方案亮相,延时号称小于7毫秒,虽然这似还比不上延时号称小于2毫秒的TPCAST,但无论是从体验、底层技术还是背后的公司实力上看,它的能量都远远大于TPCAST的其他几个对手。
面对英特尔的“威胁”,刘述尧倒是显得一副开放的心态:“一个行业有竞争肯定是好,有钱赚、大家都看好才会进来。”
“WiGig和WirelessHD都是高速公路,WirelessHD稍微宽一点,效率高一点,有针视频做优化,WiGig则是针对数据做优化。英特尔是将视频数据化、压缩化,而我们还是保持视频的原汁原味,针对视频算法做了优化。”刘述尧告诉青亭网。
不过,他也指出,传送科技的TPCAST套件,已经算是60GHz这条高速公路上量产、商用化的汽车了,而英特尔的“车子”还停留在概念车阶段,至于什么时候量产不知道,也不大好做评论。
如果说60GHz相当于高速公路的话,那要在这条路上同时传三种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位移和回控数据。其中,视频信号是单向传输,而回控数据还需要通过5GHz信号向PC端传输回去。 TPCAST在头显输出的控制数据回传上也做了不少工作,这些信号是通过TPCAST配件电池上的适配器发射到电脑上去的,相比视频,这些数据虽然不算大,但体量也不小,在百兆左右。
刘述尧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是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他把英特尔、高通、Lattice这种公司形容是底层公司,是在“修路”,不过在这条路上,车子怎么跑?流量怎么控制?“这不是这些公司能够做的事情”。
传送科技在做的事情,是把底层较好地包装起来,形成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让用户有比较好的体验,同时整合60GHz为基础的、上层的软件和应用层。比如,和汽车厂商、主题乐园对接,帮助他们完成无线VR的相应体验。甚至会给VR游戏开发商白皮书,让他们在开发游戏的时候,无需考虑太多线缆的束缚。
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称,WiGig在将来会与WiFi做更好的结合。 而英特尔作为传统芯片大厂,很有可能把无线“去模块化”,做成芯片级解决方案整合进头盔,无需外挂模块。如果一旦实现,则TPCAST这种产品的处境,可能会比较尴尬。
“无线VR的功能未来肯定越来越强大,能不能到一颗芯片就解决,我觉得这个是很长的过程。”刘述尧表示。而未来,他们也不排除使用最适合当下的最好的方案,“支持流量大都会看”。
TPCAST现在还在开发二、三代产品。其中二代预计在今年完成商用、产品化,上市时间还不明。
与Lattice的技术合作中,TPCAST做了什么?
在刚过去不久的CES Asia上,Lattice公司人士称,他们给TPCAST提供了60GHz FPGA的公板。而一位业内人士对青亭网表示,这块公板去年是只开放给传送科技的,只在最近才开放给所有人。这也让传送科技获得了较强的先发优势。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TPCAST在Lattice基础上,解决的又是哪一块的技术问题呢?
刘述尧称,Lattice当时是和TPCAST共同秘密研发了这块板子——Lattice的工作是把WirelessHD技术做修改和适配,而TPCAST是把自己的专利、需求和定制化方案拿出来。“和我们合作,Lattice能够最快进入这个市场,对他们而言,与其和多家合作,不如专心和一家做。”
不过,虽然60GHz的信号理论能达到10-28G每秒的速度,但对于VR似乎仍然有点儿“不够看”:“原始的素材拿来,其实带宽还是不够的。我们用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编解码,先把视频打包压缩,重组再解压。我们是特殊优化过的算法,放在了FPGA里。”
一位专业人士推测,FPGA中应该是对视频进行了yuv转码,即从yuv444转到420,这会引起一定的颜色缺失,不过这对人的视觉并不敏感。 传送科技方面则称,专门使用了自己的算法,不存在抽帧、压缩和转码的情况。
但是,比起这些技术问题,大多数人担心的,恐怕是60GHz信号的接收端放在了头盔顶部,这会不会造成较强的辐射?“只是接收,也不会造成辐射。”一位传送科技内部人士告诉青亭网。
其实一开始,他们想把现在戴在用户头顶上的接收端放到别的位置,但是如此一来发现,这会造成接收信号的遮挡和死角,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痛定思痛,传送科技最后还是把模块放到了头上。不过这样一改,所有的宣传物料都要推倒重来,包括宣传片子都要重新拍,此时距离双11发布,已经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想死的心都有了。”
还好,“TPCAST套件的销量,在第一个月就突破了五位数, ”刘述尧掰着手指头和青亭网算了一笔账,中国在高端VR设备领域,销量大概只占全球市场的1/10 ,所以他们的市场在海外会比国内大很多。“我们2017年第三季度就会进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洲。FCC、CE认证基本也在收尾阶段。”
如此铺量,往往会造成供应链方面的压力,而TPCAST此前发货延迟,也被不少人质疑其供应链能力。不过,公司内部人士称, 供应链负责人COO樊佳鑫,最早负责海尔空气盒子,和供应链巨头打过多年交道,因此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之前的延迟,是在做各种BUG的测试。
刘述尧对青亭网透露,他们的代工厂位于上海昆山 ,是“很有规模的代工厂,月产能上百万”,因此TPCAST模组这点顶多几十万的量,在他们眼里不算什么。
但是,这套东西的问题还在于,如果两套TPCAST放在一起,很可能造成干扰。如此一来,支持多人或体验店的设想,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不过惊喜的是,传送科技在四月份推出了一套支持4-6人的BE(商用)版本,这给当时做无线VR的公司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国内专注大空间多人定位的公司ZVR CEO郭伟告诉青亭网,此前Lattice的模组只能稳定让两对设备工作,两对以上会干扰。“四对无线同时工作很关键,这曾经是60GHz的死穴,也一直是Lattice的硬伤,看来突破了。 ”
如何解决的呢?
“硬件是死的,但软件是活的”,透过软件的管理,他们实现了让用户在同一个空间同时使用这款设备。这套产品的定价暂时还不能公布,不过毛利相对较高、成本和服务较高,定价也会比较高。
“我们至今仍然是Lattice在VR领域的独家合作伙伴,也就是说Lattice的60GHz公板在VR领域仍然只会供给传送科技。”
他透露,整套设备里,Lattice的板子会是成本较高的一块,所采用的电池和线,价格也比较高。未来他希望能够找到集成度比较高的东西,也不排除自己做芯片,大大降低成本。 不过,Lattice的60GHz板子供给会否对TPCAST造成掣肘,仍是未知数。
下半年,TPCAST无线方案全面适配所有VR头盔
有意思的是,在“双11”亮相之前,TPCAST主页上的“剪刀计划”写明了是适配所有PC VR头盔的,但在亮相之后,却变成了专门适配HTC Vive头盔 。
刘述尧透露,虽然TPCAST本身是ViveX加速器的成员,但HTC Vive并未强制提出TPCAST只适配HTC Vive的要求。“我们感激HTC Vive的支持,没有HTC的支持,市场推广没有这么顺利。”
最宝贵的还是产品化的经验,HTC Vive也看好无线的方向,并且把一些头盔的设计、参数等一般人看不到的内部资料,和传送科技开放共享。
但耐人寻味的是,HTC Vive在使用TPCAST套件的同时,还与英特尔高调宣布了合作。这其中,与传闻中的收购失败有无关联,则不得而知。但此举必然给TPCAST造成了一定压力。
似乎是作为一种回应,刘述尧对青亭网独家表示,公司在下半年将全部适配市面上所有VR头盔——在技术指标上实现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笔者认为PSVR这种较为闭环的生态,可能不能轻易让TPCAST“染指”。
“HTC是体验最好、标准最高、最难适配的,走过HTC Vive硬件头盔的坑,适配其他就相对比较容易。”刘述尧称。
LG将推出基于Valve SteamVR定位技术的头盔。而微软在去年末也推出了带有inside-out定位方案(即不需要像HTC Vive这样依赖外部传感器,利用头盔自带设备实现定位)的VR头盔,在今年到明年初,几大OEM伙伴宏碁、戴尔、联想都将先后推出这种头盔的产品, 如果TPCAST能够适配这些头盔,那相信对PC VR的自由化、多样化会有更近一步的推动。
虽然有业内人士对TPCAST的方案评价为“临时解决办法”甚至“伪无线”。不过刘述尧倒不很同意:“TPCAST的体验是足够的,而且对市场是有启发性的:让大家看懂无线VR可以这么做,等待市场验证后,头盔厂才会考虑预装这种方案。”
无线版本可能在近期,都会以这种外挂套件的形式存在,头盔厂可能会给用户两种选择,一个基本版,另外一个是含有无线模块的套装版。“等无线更成熟,才可能出现整合版本”。
“罕见”的创业公司
刘述尧告诉青亭网,传送科技最近有一轮算是B轮的新融资,很快会发布。 而早期,公司还是靠自有资金,Vive去年对他们进行了投资,后来也陆续有几个投资人朋友进来。
目前,公司组织架构相对完整,高层共有七人,除了CEO刘述尧、CTO周朝晖、COO樊佳鑫外,还有CIO、CFO、负责销售的EVP和BDVP。这在创业公司里,可以说是较为罕见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大多拥有甲骨文、联想、海尔、爱国者等大公司的背景。
经历了1995-2000年的第一波PC浪潮,也深入了2008-2009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获得财富的同时,刘述尧也见证了今日头条、滴滴打车、饿了么等的崛起。
2016年,该是VR的第三波了,他看到,微软的Windows 10已经要进行全面的VR化:“以后买PC的时候,会给你两个选择,PC 显示器,或者PC 头显。PC的VR化,年底全面会实现。”
其实,曾经创业成功的刘述尧,从2015年开始自己也做天使投资人,陆陆续续投资了3、4家VR领域的公司,涉及教育、内容和应用领域。并且现在这些公司都存续。
不过,本科读计算机、研究生读计算机,在硅谷搞了十年也是计算机的刘述尧,还是更喜欢把自己看作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CEO。
现在的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毕竟,“全球第一个基于无线的PC VR解决方案是我们发布的。作为中国公司而言,我非常自豪。
(原标题:传送科技CEO刘述尧:TPCAST将兼容所有VR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