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10月30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及香港回归24周年,由香港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中建集团主办的“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系列活动圆满举办,活动主要包括大国建造主题展、四场“大国建造·筑梦未来”校园报告会、大国建造香港重大民生工程走访、中资企业实习计划、香港青少年建筑绘画大赛等,受到了舆论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热烈探讨。
在这个系列活动中,中国建筑集团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无论是报告会上主讲的“建造天团”的专家成员,还是走访的重大民生工程,都出自于中国建筑集团,这一年产值高达1.6万亿元的世界工程行业龙头。
充当先锋角色的,无疑是中建集团旗下的中国建筑国际(3311.hk),这个在香港工程领域占据绝对龙头地位的企业,这次大国建造中的重点展示项目,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等,均是中国建筑国际(3311.hk)具体实施承建的。
图:中国建筑国际承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院,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大国建造”充分显示建筑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物
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张琨介绍到,“难、高、快”是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施工技术创新工作的瓶颈,而“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模块化建造技术”是支撑中建成功建造完成众多超高难度、具复杂性工程项目的重要科技力量。
西九文化区核心位置的香港故宫,肩负着文化传承重任的项目,也是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合作建立的博物馆项目。“难”是香港故宫项目的关键词。据悉,整个大楼共有4组组合结构柱支撑高达4层的悬挑结构,铁板厚度达100毫米,仅钢铁用料就超过480吨。大楼琉璃瓦般的外墙效果由4022块曲面带孔、形状不一的金色铝板营造。施工方采用BIM技术,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装精度,最终所有铝板成功生产安装,精准度误差在3毫米以内。
香港临时医院,是科技建造的另一杰出代表作,“快”成为关键字。在去年中央援港三大抗疫项目中,中国建筑国际负责承建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基于DfMA方法的模块化医院设计及智慧建造结合MiC等创新技术,与以往需历时3-4年建成的香港同等规模项目不同,香港临时医院仅耗时4个月完工,成为全球首家全MiC负压隔离病房传染病医院,且满足香港永久性建筑标准。其项目病房区524个单元90%以上的工序在工厂完成,工厂预制化率达到80%,大幅缩短了工期,提升了质量,减少了建筑垃圾和资源消耗。
科技赋能,大幅强化中国建筑国际(3311.hk)的核心竞争力,MIC技术是典型代表
依靠科技驱动工程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建筑国际(3311.hk)未来重要的经营战略。公司深知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坚持以更高站位谋划科技发展,走“四化建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抢占建造绿色化、精益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的桥头堡,不断寻找下一建筑科技增长极。
在公司承建的香港故宫项目、香港临时医院、香港迪士尼乐园等项目中,公司在建造领域的科技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据悉该公司目前除了装配式技术外,还拥有大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施工与运营技术、城市隧道穿越及沉管隧道技术、国际标准大型医院工程建造技术、基于BIM精准设计的异形玻璃幕墙建造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对获得优质项目方面有着积极关键的作用。
在这些技术中,MiC是公司科技能力和技术优势的典型代表。MiC是指将建筑物先拆分成一个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在工厂进行生产、组装、加工、装修等,当送到工地现场时,每个模块内基本达到精装修入住前的程度。因此MiC是装配式建筑一种较为先进的形式,MiC建造过程具有“五化一体”的特点,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一体化装修、便捷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可实现绿色环保、提升建筑品质并加速工业化转型的工程建造新模式。
MiC技术在香港临时医院项目的成功应用,速度之快,堪称建筑界一大奇迹。更为难得的是,“快”的前提是满足香港永久性建筑验收标准,与此同时,整个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极低的碳排放。
正如专家张琨所说,“难、高、快”是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施工技术创新工作的瓶颈,中国建筑国际拥有着六大核心技术,相对潜在竞争者来说,在“更难、更高、更快”的项目竞标中,无疑处于领先位置,这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公司在未来发展中,一把利器。
中国建筑国际(3311.hk)有望成为“大湾区”、“双城三圈”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今年,大湾区《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政策、香港《2021年施政报告》等多个重磅规划相继出台,中港两地政府大力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促成“双城三圈”深港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强有力的中港政府支持和粤港澳协同发展等多个引擎推动下,大湾区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预计可带动未来十年建筑业需求实现稳步释放。
中国建筑国际(3311.hk)在香港工程建设领域拥有着绝对龙头地位。据了解,中国建筑国际(3311.hk)在香港工程建设领域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稳居第一,近年市占率甚至可达到20%-30%。
在内地,公司也拥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中国建筑国际是中建集团下属企业,使得公司兼具“外资”和“央企”双重身份,与此同时,与中建集团也存在极具想象力的内部业务协同空间。
以上两点,可以较为容易判断,中国建筑国际(3311.hk)很有望成为“大湾区”、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我们从公司高层与香港政府的会谈中也可窥见一斑。
今年9月,中海集团董事长、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颜建国拜访香港特首,中海集团董事、中国建筑国际行政总裁张海鹏参加会见,特首对中海集团在促进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所作的贡献,以及疫情期间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系列重大防疫项目表示赞赏和肯定。
作为港澳地区工程龙头,中国建筑国际的战略规划与香港特首、控股股东对未来大湾区科技建设的展望不谋而合,公司有望在科技赋能战略引导下,充分释放管理经验和建造优势,将港澳地区积累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运用在内地项目当中,充分享受大湾区政策带来的发展红利。
2021年盈利增速和质量双双改善,中国建筑国际(3311.hk)获多家机构建议“买入”
根据公司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建筑国际累计新签合约额约为1,050.3亿港元,同比增长36.1%,更重要的是,结构上看,公司短周期项目占85%,相较去年同期的79%进一步提高,且无新签PPP项目,公司“长改短”战略成效初显,而驱动这一成果的是公司的“科技赋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上半年中国建筑国际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9.7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高达50.3亿港元的净流出,大幅收窄,
宏观行业层面,公司受益“大湾区”、“大湾区”、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建设;公司层面看,盈利规模和质量双双改善,也正是如此,中国建筑国际(3311.hk)近期再获多家机构券商认可。
汇丰发布研报,维持中国建筑国际“买入”评级,并推荐为建筑股首选,表示公司在组装合成建筑方面具优势,有助抢占未来基建市场,其深圳建设新MiC工厂以提高大湾区产能的决策成为未来数年公司新的催化剂。
中金维持盈利预测,考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公司资产周转改善对估值的催化,上调目标价15%至10港元,维持公司“跑赢行业”评级。
招商证券(香港)预计公司有望受惠大湾区政策红利,将公司估值基数滚动至2022年,给予6.5倍2022年预测市盈率,上调公司目标价至10.2港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随着中央及香港政府对大湾区建造要求和组装式建筑应用的进一步重视,相信中国建筑国际有望为实现“大湾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精准赋能,以“黑科技”为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业绩稳健增长,驱动公司估值持续修复。
(原标题:大国建造:中国建筑国际“硬核科技”助推大湾区建设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