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曾说,“真正适合用户的产品,用户不必来找它们,它们会去找用户。”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语音智能领域的公司之一,Rokid的“做派”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的专访中,其产品及技术VP向文杰难掩自豪地笑着说到,“很多产品不是我们自己急着要做,而是用户在推着我们。”
(Rokid产品及技术VP向文杰)
嗅觉敏锐的程序员老板
每个公司的基调和风格都是由创始人定下的,Rokid也不例外。
“Misa是个很有前瞻性的老板,这是我们最佩服他的一点。”向总在采访中反复提到。“这才是创业最难的一步,你要知道哪个方向会迎来爆发。因为这个行业变化太快、竞争者太多,稍放慢脚步便会被人赶超。这样做出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
“与其在盐碱地播种,不如在风口放风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创始人敏锐的观察力,早在2014年,Rokid实验室便开始潜心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花了四年时间,Rokid走完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设计和打磨,再到硬件生产的语音智能产品打造全过程。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创始团队的技术基因。程序员出身的Misa和向总对技术有着天然的憧憬,同时,也与研发人才之间有着“英雄惜英雄”的亲近感。“看一个人工智能公司是不是真正在做技术,要看他们团队中有多少个博士。”向总开玩笑说到。
“Misa本身就是博士。我们公司目前有300个员工,20%都是博士,研究领域涵盖声学、光学甚至人脸识别的算法。语音算法自然不用说,北京语音研究院30多位博士专注从事相关的研究,且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深度学习。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算法实验室,这个人工智能绝对是骗人的,所以我们很重视这个,我们有两个实验室,一个是在硅谷,一个在北京。”正因如此,Rokid成为了国内唯一能够提供真正“全栈”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
有产品眼光的拼命客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技术男”和“呆板”“轴”等词画上了等号。但Rokid的创始团队是个例外。
“我们都不是典型的技术男,思维偏产品。”向总说到,“尤其是Misa,他最关注的永远都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技术研发中。你可能想不到吧,他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客服,每天都花好几个小时和用户打交道,给他们答疑,与他们交流。Misa相信,只有接近用户,才能了解最真实的需求,做出最好的产品。”
(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Misa)
在Misa这样一位“最强客服”的带领下,Rokid一直将“用户体验”放在产品研发的首位。“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带来体验上的进化。包括我们现在讲的AI、AR,以及未来的很多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体验上的改变,会带来全新的巨大的价值。它跟技术结合的突破,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我们的认知。”
这与iPhone的发明类似。其实,无论是触屏还是电阻屏,在iPhone之前都早已出现,并不新鲜。但是,为什么它火爆全球,且经久不衰?因为它所带来的是体验上的巨大变化。“任何一个产品的进化,到了最后都是进化到用户体验的提升。一代一代的电子产品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变得越来越好用,越来越简单。这也是Rokid的使命。”
对手从来都不是小米
Misa的“客服思维”让人不禁联想到同样是程序员出身的雷军。据悉,雷总在创业之初曾深耕游戏市场,每天除了写代码外,都要花上五个小时与用户聊天并亲自试玩,不断打磨产品,寻求突破。
而相似的思维却衍生了大相径庭的产品定位。与定价299的小米智能音箱不同,Rokid从第一代产品诞生起,便瞄准了高端的定位。“这样不仅是为了避免与小米等大厂商的竞争,更是为了追求卓越的品质。要知道,刚起步的公司,如果把售价定在1000元以下,是一定做不出好产品的。我们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把控,把产品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这样,‘高品质’才能融入到Rokid的品牌基因中。”
“所以你看,虽然价钱上没有优势,但我们的Alien(Rokid第一代智能家庭机器人产品),Pebble(Rokid第二代智能音箱产品)卖得其实还不错。”向总笑着说。
(Rokid Alien)
(Rokid Pebble)
始终拿出好的产品,一方面能够教育消费者,为语音智能类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者认知;另一方面,也为行业竖立一个足够好的行业标杆。
“我们希望可以给暂时还很混乱的人工智能行业一些方向,给迷茫的创业者一些指引,这是造福世界的大好事。”
语音智能领域的“苹果”
说起对细节的打磨,Rokid内部一度被人吐槽最多的一件事,就是Misa一定要将若琪的激活词从三个字缩短到两个字。只因为“嗨若琪”不符合中国人睡前的说话习惯。然而,这看起来很细小的改变,却让数十人为此忙碌熬夜了大半年。这与乔布斯此前反复要求实现MacBook三秒关机的“执念”再一次不谋而合。
英雄所见略同。关于公司战略,Misa也曾在去年的采访中表示,“Rokid想成为的是把iOS和iPhone技术方案全面开放的苹果。而Alien、Pebble就是Rokid布局中的iPhone。”
此外,C端+B端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也将助力Rokid成为语音智能领域的“苹果”。在C端,Rokid 产品包括Alien、Pebble,以及在2018年CES上公开的AR眼镜概念产品Rokid Glass。在B端,Rokid的方案输出分为纯技术方案输出、ODM 能力输出和产品输出等。
3月8日,Rokid在上海AWE大会上发布的全屋语音解决方案Rokid Mini即为B端产品输出的例证。
(Rokid Mini)
Rokid战略产品总监方舟在发布会上介绍,Rokid Mini为多房间下全屋智能系统提供语音交互和控制能力,通过在不同房间和区域安装多个Mini,可以实现全屋无死角的语音识别与控制。
如此一来,智能家居的语音控制就能够用更加简洁、自然的语言,激活多个设备中的一个,不再需要额外的口令。
比如,“若琪,开灯”。
此外,针对B端需求,Rokid将这款产品做得足够灵活、可定制。Mini最终可以通过ODM方式输出,任何的厂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对其进行改造,“你可以更改它的结构,如果愿意,你可以去定制自己的一款语音设备,通过我们Mini包含的整体硬件以及云端技术。”方总介绍到。
同时,Rokid决定开放手机SDK,真正把APP和账号放在厂商背后变成引擎,同全量提供所有的能力以及云端所有的技术。这样一来,一个智能家居厂商的用户,就只需要一个APP来同时完成对语音设备以及智能家居设备配置。
智能家居下半场:包容且懂你
这样神奇且理智的若琪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智能家居未来的遐想。下半场,它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
“智能家居未来最理想的交互控制会是语音和视觉。”向总说到,“这样,智能家居不再需要搭载手机APP,因而解决了硬件不够智能以及使用者不会操作硬件的问题,降低了人们的学习成本。”
当下,智能家居应用程序搭载智能手机依旧是业内操作的核心模式,而其隐患也在不断显现。一方面,如果手机成了智能家居的产业链上游,智能家居的发展将会受到手机产业的限制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潜力;另一方面,当下低头族已有很多,如果再把智能家居控制端嵌入手机,只会使家居成为手机的附属产品,有悖初衷。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会变得更加包容。“比如,Rokid已经在智能音箱产品中录入了老人和孩子的语言数据库,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讲普通话。”迎合了家庭场景,智能家居才能走得长远。
“最重要的是,智能家居产品会拥有更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向总看来,未来的智能家居会了解主人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自动提醒、应答及信息推送。“就像QQ音乐一样,现在我们已经不太需要自己去下载音乐,几个月下来他们会充分熟悉我们的听歌习惯,并做出精准的定制。”
未来的智能家居也是如此。它知道你平日什么时间出门,早餐吃什么,几点该开好空调等你回家;知道你周末几点起床,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可能要和它聊天,以及要聊点什么才能让你开心。
这样的变革听起来就让人血脉喷张。但是,正如苹果前高管提出的“复杂守恒定律”,我们深知对于一个产品,表面和用户的交互越简单,实际上它的内在系统越复杂。
“正如Rokid,我们正在利用非常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去创造更多简单的语音交互场景。这是我们在做的。”
(原标题:Rokid向文杰聊智能家居:对标苹果,不把小米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