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第四届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学派研究”为主题,由中央民族大学、管理世界杂志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主办,《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经济评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议并就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演进与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创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经济学管理学的范式创新和理 论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文娟主持开幕式。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文娟主持开幕式
大会首先发布了《域观经济学研究》一书,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金碚教授主编,对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域观范畴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理论提炼。这对深刻认识和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 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书发布后,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与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杨世伟先后发表致辞。
中央民族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
在致辞中,李计勇副书记对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谈到,60人论坛自成立就一直肩负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深刻揭示我们党百年奋斗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全党全社会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李志军社长在致辞中对金碚学部委员多年来对管理世界杂志社的支持和贡献进行了总结和感谢。他表示,未来管理世界杂志社将积极响应60人论坛倡议,与学术届一道,共同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全力推动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发展。
杨世伟社长对域观经济学的研究表达了高度认可。他认为,域观经济学不仅成为一门正式的显学,而且实现了我国经济学研究从以前对西方经济学的仰视、平视到俯视,初步形成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学科体系,标志着我国经济学研究进入新阶段。《域观经济学研究》的出版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
开幕式后,各专家学者展开主题演讲。演讲环节分别由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杨世伟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乌仁图雅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邓光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叶振宇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金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金碚在主旨演讲中对经济学的演化过程及中国学派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他表示,中国学派研究的是,在中国文明背景下的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形态和基本规则。过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唯一因素是理性而且是经济理性,但世界不是归一论的世界,而是多样化、多域的空间。经济学必然要从单一决定论转向多样的生态化。中国经济学派探讨的方向也需要加上文化、制度、地理等关键因素,扩展研究维度,接轨不同域场。
北京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教授平新乔从尊重过往研究成果、辩证看待西方经济学、什么是中国特色以及如何形成中国特色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如何将中国文明成果反映到中国经济学的见解。他表示,只要充分尊重中国国情,好好分析中国问题,最后所产出的学术研究成果就能形成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建康首先对人类文明的定义进行了阐述,随后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他指出,从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性再到人的发展,在三大文明形态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作为社会关键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也给予了社会政治、经济极大的影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王永贵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了面向新时代构建新格局,做好生态文明,做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应加强的“六个对话”,即跟时代对话、跟实践对话、跟问题对话、跟理 论对话、跟国际对话和跟人民对话。他希望中国学派扎实推进“六个对话”,承担起身为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的责任。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教授从域观经济学的视角,结合自身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学派经济学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特征。他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的形势是全球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文明新特征因此愈发重要,中国经济学派在域观领域的研究大有可为。
企业管理出版社、《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研究员孙庆生以“回归人性”为题展开演讲。他认为,经济学、管理学许多经典理 论都是在资本主义大背景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天然的逐利性和一味追求增长的特点造成了租赁和贪婪,把经济活动中核心的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异化了。中国学派与其他学派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学派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大背景,回归人性是中国学派的用武之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戒骄分享了他对域观经济学研究的三点认识:一、域观经济学要加强人的研究,对人的行为研究要不断深入到微观层面;二、要关注由人决定的国家及其历史文化制度和发展的阶段;三、域观和微观、宏观之间是一种借鉴或者继承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教授以“人类文明新形态:赓续探索、百年功成”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让中国站起来、张扬经济理性让中国富起来、张扬中国优秀价值文化让中国强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三个历史阶段一脉相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催生了中国学派的理 论。
《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至少包含了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五个层面的含义,其意义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造的成果。他认为,人类文明形态是不断创造,新形态的核心即“原创”,而原创最关键的是要有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断开创新成就。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冯彦明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学不是生产力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也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化,而是以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为基础指导,经世济民与以人为本、现实人与理想人、道德与厚德载物、教育与新陈代谢、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五对辅助范畴所组成的一套体系。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冯华教授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经济管理学派培根铸魂”为题进行发言。他表示,长达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实践,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经济成就和经济管理思 想。今天构建中国学派的经济学、管理学应吸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华,例如义和利的关系、治国治家、天人合一等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学者陈晓东指出,未来人类文明新形态将随着中国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中华民族复兴进一步加快。整个世界不同类型国家之间,如何从各自的特色和利益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如何立足悠久的历史文化,建立起一套比较好的理 论分析范式并共享至世界?这一切需要专家们的集思广益和开拓创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德林教授谈到,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需要用经济学管理学解释的现象,这些现象给学者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但新的理 论出现并得到广泛认可并不容易,除了要有严密的研究和论证过程,还需要对新老现象进行解释。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的产生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学派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牛志伟教授从中国特色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阶段,中国特色文化制度对经济阶段性影响的显著差异性。他指出,数字经济阶段,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对市场信用建设、人口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等问题提供了文化建设帮助,推动了中国经济螺旋式创新发展。
受疫情影响,部分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表示,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在世界几千年文明中一直处于比较高的高度。其中各项制度的先进性与创新型、大量的时代领军人才、技术的开拓创新等因素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决定着中国在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构建新的力量,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余东华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以“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的再思考”为题介绍到,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类仍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长期以来工业革命导致了一系列环境、气候等挑战,人类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的话题进行客观和理性思考,探寻人类工业文明的新形态,以此应对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辽宁大学教务处处长王伟光教授深入分析了科技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驱动作用,强调要认真梳理关于科技创新的发展,充分认识科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能力,聚焦自立自强重点领域,开拓创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西藏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府参事图登克珠在发言中指出,内地、沿海、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等各领域文明的追求方式和文明所展现出的分化特点都有不同,中国学派在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时应筑牢自身的文化根基,从中国国情和各个民族的区域文化特点来确立中国学派的文明形态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特约研究员王卓明就域观经济学深化发展,未来经济学研究聚焦方向及关注领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建议,要抓住疫情背景下的机遇,聚焦我国核心竞争力,继续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加强对新事物的追踪和研究,并朝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民生经济学目标方向努力。
南京大学商学院、长江学者沈坤荣教授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从中国经济鲜活的现实来看,在不完善的市场与强有力政府背景下,如何校正地方政府行为决策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走向高质量发展与真正健康稳定发展的又一关键性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千人计划毛基业教授从管理学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于用案例研究打造中国管理学派的见解。针对当前国际上中国管理学研究难以凸显本土化特征等问题,他提出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用归纳的方式针对情景有趣的故事展示全貌,说明关系,构造新理 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涛教授表示,中国学派在研究过程中应顶天立地,植根中国经济问题事实准确进行刻画和归纳。他认为,数字经济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点组成部分,无论从功能区域角度还是从协调发展角度,数字经济都应该把发展挑战纳入进来,形成理论认识。
东北财经大学卢昌崇教授谈到,当前中国的管理学者参与企业实践太少,与企业的融合较差,他认为,这一现象会影响中国特色的挖掘和创造,影响真正的中国管理学派的发展。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强化企业实践,强化与企业之间的融合,让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早日步入世界之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霞辉以“经济学的能量观”为题进行发言。他从能量的角度提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着大自然,人类的长足发展和未来文明的演化是以使用能源、使用能源的量以及使用能源的方式来决定的,所以未来更应该有效且合理地利用地球上的能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人》副主编李钢向与会专家们分享了自己所做的“经济社会感知与评价平台”项目。平台通过汇集整理大量的相关数据,公众能对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形势进行一定的判断,并更好地感知中国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长江学者赖德胜教授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形态现代化正呈现出“前无古人”的现象,要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内涵新内容需要新的经济学解释,需要中国学派原始性创新性的构建。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贾良定教授向专家学者们汇报了自己关于企业成长的研究成果。他通过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6家企业案例分析,通过划分企业生长,从无到有如何生成,公司如何运作等问题的分析,最后总结成概念,形成理 论框架,提出了“无中生有,有中生物”的企业成长理 论。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根福教授从人类文明形态发生方法、人类制度设计看人类文明演进、人类文明形态看中国学派构建三方面进行了发言。对于中国学派的构建,他表示,不能只从中国角度看问题,也要从世界的角度去看问题,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邓光奇主持闭幕式。李曦辉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此次论坛各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学派研究”的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对经济学管理学所做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和思考,抒发真知灼见,起到了思想碰撞、理论借鉴的重大作用。
合影留念
(原标题:2021年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第四届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